先说个大实话:哪来的"承"这个单位?
刷到这个问题我差点笑出声。干了7年金融,从来没见过"承"当货币单位用的。这年头理财平台花样多,但再花里胡哨也不会编个"承"出来。
夸克搜了下发现,网上确实有人问"承"兑换现金。说白了,八成是被某些割韭菜的平台给绕晕了。那些P2P、虚拟币平台最爱搞这种文字游戏,把普通用户当小白鼠。
常见的"承"到底指什么?
查了资料发现,"承"基本是平台自创的积分单位。比如:
- 某些理财APP的"成长值"
- 现金贷平台的"信用分"
- 甚至还有把"承"当游戏币用的
昨天刚有个粉丝私信我,说某平台"10万承=1万现金"。我让他截图,好家伙,协议小字写着"承"不可兑换,纯属营销话术。
怎么识破这些文字陷阱?
老司机教你三招:
1. 看官方文件。央行认证的货币就那几种,人民币单位只有元角分
2. 查平台资质。去证监会官网搜牌照,没备案的基本是野鸡
3. 问清楚兑换规则。正规平台不会玩文字迷魂阵
上周还有人问我"10万积分兑多少现金",结果发现是某现金贷的"花户"套路。话说回来,真要换现金,直接提现不就完事了?
血泪教训:我当年也栽过跟头
记得2018年有家"理财超市",说"100承=1元"。我自认老手还去试水,结果平台跑路前把"承"改成了"体验金"。现在想想,当时就该察觉不对劲——正规金融机构谁用这种虚头巴脑的单位?
更气人的是某些银行APP也学坏。去年某国有行推"财富值",把基金收益说成"可兑换积分"。后来被银保监点名批评,说这属于误导性宣传。
到底怎么换现金才靠谱?
说点实在的:
- 股票基金直接卖出就行
- 余额宝这类货币基金T+0到账
- 银行理财看清"是否可赎回"
别信什么"10万承兑现金"的鬼话。我帮粉丝处理过37起类似纠纷,99%都是平台设的坑。真要理财,不如学学"资产配置",把钱分散到不同渠道。
最后提醒:看到"承""积分""体验金"这类词,先打12363金融消保热线问问。这年头,保护好钱包比啥都重要。毕竟咱们普通人的血汗钱,可经不起这些花里胡哨的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