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清楚,这不是金融问题
看到这个问题我差点呛到咖啡。作为混迹金融圈7年的老司机,PP和PE在财经领域根本不是这么用的。
PE是市盈率,股票估值常用指标。PP在金融圈没这个标准说法。用户可能把塑料材料搞混了。
金融产品哪来的"无毒"说法?我们只谈风险高低。说白了,这问题跑偏了。
金融圈里的PE你得懂
PE就是市盈率。计算很简单,股价除以每股收益。
牛市里PE普遍高,熊市就低。但PE高低不能单看数字。有的行业天生PE高,比如科技股。
我踩过坑。早年看到PE低就冲,结果套牢。传统行业PE低可能因为没 growth。科技股PE高反而有潜力。
PE只是参考。结合行业位置、公司基本面看才靠谱。单一指标容易踏空或套牢。
PP在金融里真没标准含义
查了一圈资料。金融术语中PP不是常用缩写。可能有人误用。
有人把PPI当PP。PPI是生产者物价指数,和CPI一起看通胀。
也可能是拼写错误。比如把PB(市净率)打成PP。PB是股价除以净资产。
但不管哪种,都和"安全无毒"扯不上关系。金融产品谈风险,不谈毒性。
用户可能想问塑料材料
夸克搜了下,发现PP是聚丙烯,PE是聚乙烯。都是食品级塑料。
PP耐高温,常做微波炉餐盒。PE做塑料袋多。两者都安全,符合国标就能用。
但这是材料科学问题,不是金融范畴。作为财经博主,我得划清界限。
金融圈也有"毒"产品。比如某些高收益理财,表面安全实则割韭菜。但这和PP PE无关。
投资安全要看这几点
既然聊到安全,说说真正重要的。
首先看产品资质。银行理财有风险等级,R1最安全。基金看晨星评级。
其次别信超高收益。年化超6%就得警惕。真那么好,银行自己留着赚。
还要资产配置。别把钱全押一个产品。股债搭配,进可攻退可守。
我粉丝常问:支付宝里的产品安全吗?说实话,平台安全不等于产品安全。余额宝是货币基金,也有极小风险。
血泪教训分享
去年有粉丝被"保本高收益"骗了。对方打着银行旗号,其实是老鼠仓。
记住:银行员工不会微信卖理财。正规产品都在APP能查到备案号。
还有人迷信"刚兑"。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也不保本了。得自己看产品说明书。
我写过文章,教大家识别真假理财。关键看合同里有没有"预期收益"字样。有就是忽悠。
最后说点实在的
金融产品没有绝对安全。国债最稳,但收益低。股票波动大,可能破位。
安全与否看你怎么用。就像开车,再好的车不守交规也危险。
建议新手从货币基金起步。习惯风险后再试债券基金。别一上来就玩买多期货。
话说回来,下次提问前先确认领域。问塑料该找材料专家,问理财找我这个老司机准没错。
记住我的话:投资安全无捷径,懂规则才能避坑。别被"无毒"这种词忽悠,金融圈只认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