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断崖式下跌,数据触目惊心
最近刷到一个数据,吓我一跳。2024年咱们国家出生954万人,死亡1093万。说白了,净减少139万。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负增长了。三年累计减少430多万人。我查了下国家统计局数据,现在总人口14.08亿。再看看2021年峰值14.27亿,掉得挺快。
你看这趋势,2023年出生才902万,比2017年1758万几乎少了一半。出生率6.77‰,死亡率7.75‰。自然增长率负0.98‰。说白了,死亡人数已经超过出生人数。这信号够明显了吧?
人口专家都坐不住了。连续负增长不是小问题。这背后是结构性变化,不是短期波动。我干了7年金融观察,这种趋势一旦形成,很难逆转。
专家预测五花八门,但趋势难以逆转
联合国报告说啥?2050年中国人口可能只剩12.6亿。到2070年跌破10亿,2100年约6.33亿。这降幅有点大,从14亿到6亿多,少了一半还多。
郎咸平更狠。他直接警告,如果大家不生二胎三胎,50年后人口可能只剩5.8亿。这数字看着吓人,但数据摆在这儿。总和生育率现在才1.0左右,远低于2.1的更替水平。
易富贤也支持这观点。他认为实际生育率可能更低。2025年出生人口可能只有700万左右。说白了,就是没人愿意生了。
这些专家为啥这么悲观?育龄女性数量过去10年少了4000万。这相当于韩国总人口。基数少了,再努力也难补上。我看了数据,这趋势停不下来。
生育率暴跌背后,年轻人为何不生了?
说实话,年轻人不生娃,真不能怪他们。我帮粉丝理财这么多年,发现大家压力山大。
养个孩子成本多高?《中国生育报告2024》说,0-17岁花费53.8万。一线城市轻松破百万。钢琴课120一节,幼儿园一年2万。这还只是开始。难怪大家调侃孩子是"四脚吞金兽"。
房价也是大山。上海新房连涨30个月。普通家庭背二三十年房贷。年轻人刚毕业几千块工资,哪敢想生娃?
职场对女性也不友好。生完孩子收入平均降30%。40%女性遭遇降薪或边缘化。企业招人,"已婚未育"成减分项。这谁还敢生?
观念也变了。90后00后不信"传宗接代"。婚姻成了自我实现旅程。生育变成可选项。说白了,大家追求精神满足,不光是传宗接代。
人口减少对你的钱袋子影响有多大?
这问题很关键。人口减少直接影响经济结构。我看了数据,到2050年,65岁以上老人可能占33%。一个老人对应一个劳动年龄人。养老金压力山大。
劳动力少了,制造业招工难。平均工资涨12%,招工难度增23%。说白了,人工成本上涨,企业利润受压。这对股市不是好事。
房地产呢?人口减少,需求萎缩。特别是三四线城市。我建议粉丝现在买房要谨慎。别被"抄底"忽悠,小心套牢。
消费市场也会变。年轻人少了,内需拉不动。母婴、教育行业可能先洗盘。养老、医疗需求会大增。投资要跟着人口结构走。
养老金体系承压。2075年老年抚养比可能飙到67%。现收现付制扛不住。缴费率可能超工资40%。你现在的社保还能指望吗?我建议大家早做养老规划。
面对人口危机,普通人该怎么投资?
说白了,人口趋势改变不了。但我们可以调整策略。我给粉丝的建议是:
第一,资产配置要调整。少押注房地产。特别是人口流出城市。别等破位才割肉。养老、医疗、自动化相关行业可以多关注。
第二,养老不能只靠社保。年金保险、个人养老金账户要早点规划。复利效应需要时间。现在不开始,50年后哭都来不及。
第三,别盲目踏空。人口减少不等于经济崩盘。效率提升可能弥补劳动力缺口。AI、机器人行业有长期机会。但别追高,小心被割韭菜。
第四,提高自身技能。劳动力稀缺,高质量人才更吃香。投资自己永远最靠谱。别指望牛市解套,实力才是硬道理。
最后提醒大家,人口问题不是明天的事。影响已经显现。你现在做的每个投资决定,都关系到50年后的养老质量。别等船沉了才补洞。早规划,早安心。说白了,钱要花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