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到底是个啥?别被专家忽悠了
通缩就是物价普遍下跌。不是超市打折那么简单。是整个经济都在降温。你看最近菜价肉价都在降。但工资没涨反而可能降。这就叫通缩。
很多人以为物价降了对自己有利。能买更多东西了。其实没那么简单。通缩对不同人影响天差地别。有人赚翻了。有人哭晕在厕所。
通缩最利好这三类人
第一,手里有现金的老司机。通缩时期现金最值钱。因为明天能买更多东西。那些把钱存银行吃利息的人。实际收益会提高。虽然银行利息低得可怜。但好过钱越来越不值钱。
第二,没有负债的退休族。他们养老金固定。物价降了购买力反而增强。以前100块只能买80块钱的东西。现在能买120块。相当于变相涨工资。但前提是养老金不缩水。
第三,固定收益投资者。比如买国债、定期理财的人。通缩时债券价格会上涨。因为未来钱更值钱。不过普通散户很难吃到这波红利。大多数都被割韭菜了。
通缩坑惨这几类人
企业主最倒霉。产品卖不动还要降价。利润直接被腰斩。更可怕的是债务压力变大。借100万现在要还更多实际价值的钱。
打工人的噩梦。企业不赚钱就裁员降薪。找工作更难。即使保住饭碗。加薪基本没戏。说白了就是收入减少+失业风险双杀。
最惨的是高负债人群。房贷车贷压力山大。名义债务不变。但收入可能下降。实际还款负担更重。这就是通缩最阴险的地方。
通缩和通胀哪个更可怕?
很多人觉得通缩好。物价便宜多好。其实通缩比通胀更危险。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就是通缩典型。企业不敢投资。消费者不敢消费。整个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通胀还能靠加息解决。通缩时降息空间有限。零利率都救不了。现在全球都在防通缩。不是没道理的。
有趣的是。普通人总觉得通缩对自己有利。但专家普遍认为通缩更可怕。因为会引发经济萧条。说白了就是个人感受和宏观影响完全两码事。
普通人怎么应对通缩环境?
减少高风险投资。别幻想牛市来了就all in。通缩期股市往往表现差。那些喊"抄底"的可能是老鼠仓。
控制负债规模。能提前还贷就还。别玩什么"低息贷款套利"。通缩时现金流比什么都重要。
别盲目消费刺激经济。自己手头紧就捂紧钱包。但该花的钱不能省。比如保险该交还得交。免赔额再高也得防风险。
说白了。通缩环境下。现金为王但也不能太保守。资产配置要更谨慎。别被"物价降了多买点"的思维带偏。记住。钱袋子安全比啥都重要。
最后提醒一句。现在谈通缩有点早。CPI数据波动大。别自己吓自己。但了解这些知识没坏处。至少下次听到"通缩"不会盲目开心。毕竟金融市场里。你以为的好事往往藏着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