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啊。我是干了7年金融的老油条。最近后台炸了。一堆人问"1 CNY等于多少RMB"。我差点笑喷咖啡。说白了这问题就像问"1公分等于多少厘米"。货比圈天天有人踩这坑。今天必须说透。
CNY和RMB根本就是亲兄弟
先泼盆冷水。1 CNY就是1 RMB。死死记住这点。CNY是国际标准代码。China Yuan的缩写。RMB是人民币拼音。Renminbi的简称。两者没区别。就像你身份证叫张三。邻居喊你狗蛋。但都是你本人。
令人惊讶的是。去年某券商报告。30%小白以为CNY是外币。结果外汇交易下错单。直接套牢。我见过最离谱的。有人拿CNY当日元换汇。亏了两万块。血泪教训啊。
为啥平台总玩文字游戏
银行和支付宝最爱搞这套路。你看手机银行APP。左边写RMB。右边标CNY。其实都是人民币。国际清算用CNY。国内场景用RMB。但价值100%相等。
话说回来。这锅得怪ISO组织。90年代定标准。非要搞套字母代码。不然老外看不懂"元"字。但国内大爷大妈哪懂CNY。所以银行两头贴标签。美其名曰"方便客户"。实则制造信息差。
有趣的是。外汇实盘交易最明显。USD/CNY报价。就是美元兑人民币。但新手一看CNY就懵。以为要换第三国货币。其实呢。点开明细全是RMB结算。我去年写过文章。提醒粉丝盯紧交易确认单。别被缩写忽悠。
实操中这些坑要绕开
重点来了。在证券开户时。很多券商故意不解释。等你入金才发现。账户显示CNY余额。但转账写RMB。吓得赶紧找客服。其实呢。系统自动转换。根本不用操作。
更气人的是某些网贷平台。搞AB贷的时候。合同写CNY。还款标RMB。故意制造混淆。去年就有粉丝问我。"CNY还款是不是要多交手续费"。我直接回他:放屁!纯属割韭菜手段。
说白了。认准三个字:看余额。别看代码。你卡里100块。不管是CNY100还是RMB100。都能买奶茶。去年帮粉丝处理过花户纠纷。关键就是死咬"实际到账金额"。别被术语绕晕。
老司机的保命建议
资产配置时更要瞪大眼。比如买QDII基金。净值用CNY计价。但底层是美元资产。这时候CNY≠RMB的实际购买力。因为要算汇率波动。但这和代码本身无关。纯属市场风险。
我踩过的坑告诉你。新开户先问清楚。货币字段显示规则。别不好意思。上次某银行客户经理支支吾吾。结果发现他们系统把港币标成CNH。差点误导客户。记住:CNY永远等于RMB。但人民币价值会变。
最后说句扎心的。牛市来了。一堆人踏空。就因为纠结这些基础问题。你连1:1都搞不清。还玩什么外汇套利。建议把本文甩给身边小白。省得被当韭菜割。
其实呢。金融圈就爱把简单事搞复杂。但核心就一句:CNY=RMB。永远1比1。下回再有人问。直接截图甩过去。关注我。下期讲"破位"时怎么抄底。绝对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