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量上涨=暴涨前兆?别被忽悠了
最近后台收到不少私信。粉丝们问我缩量上涨是不是必然暴涨。说真的,这说法太误导人了。我在股市摸爬滚打七年,见过太多人因此被割韭菜。
缩量上涨就是股价涨了但成交量反而减少。很多新手觉得这是好事。以为主力偷偷吸筹。其实呢?真相复杂多了。
我查了近三年A股数据。发现缩量上涨后暴涨的概率不到35%。更多情况是横盘震荡或者直接回调。特别是高位缩量上涨。八成以上都是主力在玩洗盘把戏。
缩量上涨的三种真实情况
第一种是主力控盘。股票筹码集中。不需要太大成交量就能推动股价。但这要求你得确认主力没跑。否则就是陷阱。
第二种是市场冷清。没人买卖自然量小。这时候涨起来也没持续性。可能明天就跳水。我去年踩过这坑。某医药股连续三天缩量上涨。结果第四天直接破位。
第三种是主力试盘。大资金轻轻推高测试抛压。如果没人卖就继续拉。但散户很难分辨这是真拉升还是假动作。
成交量比价格更重要
老话说得好。量在价先。没有成交量支撑的上涨都是耍流氓。你看那些真正的大牛股启动前。哪个不是放量突破?
缩量上涨最大的问题就是持续性差。主力可能只是做个样子给散户看。等大家追高了再慢慢出货。这种套路我见过太多次。
有意思的是。很多分析师故意鼓吹"缩量上涨必暴涨"。其实是在给庄家打掩护。他们自己早埋伏好了。就等散户高位接盘。
实战中该怎么应对
首先看位置。低位缩量上涨还靠谱点。高位的别碰。我吃过亏。某新能源股在60元缩量上涨。我以为要起飞。结果套牢三个月。
其次看板块效应。如果整个板块都在放量。就你关注的个股缩量涨。那大概率有问题。资金可能正在撤离这个方向。
最后看后续走势。缩量上涨后必须补量。否则就是假突破。我一般等它放量站稳再考虑入场。虽然可能少赚10%,但能躲过大跌。
别迷信单一指标
技术分析最忌讳死守一个信号。缩量上涨还得结合MACD、KDJ这些看。最好再看看大盘环境和行业消息。
去年有只芯片股。缩量上涨时正赶上产业政策利好。结果真走出主升浪。但这是多因素共振。不能简单归因于缩量上涨。
说实话。"必将暴涨"这种绝对化表述本身就可疑。市场哪有必涨必跌的道理。真要这么简单。基金经理都该失业了。
我的操作建议
看到缩量上涨别急着追。先观察三到五天。等成交量跟上来再说。我习惯用10日均量线做参考。突破才算有效。
要是已经持仓。可以适当减仓锁定利润。别贪心。毕竟主力可能随时变脸。我见过太多人从赚20%到亏10%就因为没及时止盈。
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就是看到上涨就冲。缩量上涨尤其危险。因为后续乏力时下跌会更猛。你想啊。没多少人参与的上涨。回调时杀跌盘更狠。
市场永远在变化。别被"必暴涨"这种话术带节奏。踏踏实实做分析。保住本金才是王道。毕竟咱们玩的是长期游戏。不是赌博。
最后提醒一句。网上那些说"缩量上涨必暴涨"的。多半是想割你韭菜。真正懂行的老司机都知道。市场从来就没有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