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签合同真的能随便告赢公司?
我经常收到粉丝私信问这个问题。"博主,公司没跟我签劳动合同,是不是一告一个准啊?"说实话,这问题问得好。但真相可能让你意外。
劳动法确实有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合同。员工可以要求双倍工资。这是《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明确写的。
但不是所有情况都"一告一个准"。我帮过不少粉丝处理这类案子。发现很多细节容易踩坑。比如有人工作好几年都没合同。突然想告公司,结果证据不足。
劳动仲裁的关键在证据
记住,打官司就是打证据。 没合同不代表稳赢。你需要证明劳动关系存在。工资条、打卡记录、工作邮件这些都很重要。
我见过一个案例。粉丝只有微信聊天记录。公司不承认他是员工。最后仲裁没支持他。因为聊天记录不足以证明劳动关系。
社保缴纳记录最管用。银行流水也行。最好有公司盖章的文件。单纯口头说"我在这家公司上班",仲裁员可能不信。
有意思的是,有些公司玩"花户"手段。用关联公司签合同。实际在A公司干活,合同却是B公司签的。这种更难搞。
时效问题很多人不知道
劳动仲裁有一年时效。从你知道权益被侵害那天算起。不是从入职那天。
比如说,你2023年1月入职没签合同。2024年5月才知道能要双倍工资。那只能要2023年5月到2024年5月这11个月的。前面几个月过期作废。
我帮一个粉丝算过账。他干了两年没合同。本该拿22个月双倍工资。因为拖太久,最后只拿到7个月。血亏啊。
还有更坑的。公司搞"AB贷"式操作。让你签空白合同。或者用第三方劳务派遣。这种案子打起来特别费劲。
别以为公司都怕劳动仲裁
很多劳动者觉得公司怕仲裁。其实呢,有些公司专门"割韭菜"。故意不签合同。等员工告了再和解。成本比正常签合同还低。
我接触过一家公司。每月都赔几个员工的钱。算下来比交社保便宜。这操作太骚了。但确实钻了法律空子。
更气人的是"老鼠仓"现象。HR和仲裁员有关系。案子拖很久。劳动者等不起就妥协了。这种灰色操作不少见。
所以说,没签合同不是稳赢。关键看你怎么操作。证据要扎实,时效要卡准。最好先跟公司协商。别一上来就仲裁。
实操建议别踩坑
我的建议很简单。发现没签合同,马上收集证据。工资条拍照,工作群截图。最好让同事写证明。
别学有些"老司机"瞎操作。说什么"拖到一年再告赚更多"。时效过了就没了。及时行动最重要。
话说回来,现在劳动监察部门查得严。很多公司不敢不签合同了。但小公司、个体户还是高发区。
最后提醒下。劳动仲裁免费。但过程可能拖几个月。想清楚值不值得折腾。毕竟时间也是成本。
其实呢,签合同对双方都好。劳动者有保障,公司也规范。别等到出事才后悔。你说是不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