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万通保险背景大起底
最近好多粉丝问香港万通保险怎么样。说实话,这问题我被问了不下百次。作为混迹金融圈7年的老司机,今天必须好好说道说道。
香港万通保险原名美国万通,2017年被中策集团收购。现在背后有中资背景,但依然持有香港保监局颁发的全牌照。这点很重要,说明它不是野鸡公司。
万通主打分红型寿险和重疾险。特别是"首选健康"系列,内地客户买得挺多。但你得知道,香港保险和内地玩法不一样。香港保险不受内地保险法保护,这点很关键。
说白了,买香港保险就是签跨境合约。出了问题不能找银保监会,只能通过香港法律途径解决。很多小白根本不知道这茬。
万通保险产品真实体验
我身边有不少客户买了万通的产品。有个客户2019年买了"首选健康"重疾险,年缴3万港币。今年查出甲状腺癌,理赔过程走了3个月。
令人惊讶的是,理赔款比预期多了15%。因为万通的分红实现率还算稳定。2023年数据显示,早期保单分红实现率在90%以上。但新单就不好说了,普遍在80%出头。
有趣的是,万通的保费比友邦、保诚略低。但便宜没好货这话在保险圈很灵验。万通的免赔额设置有点坑,特别是医疗险部分。
去年有个粉丝买了高端医疗,结果住院发现某些项目要自付30%。合同小字里写得明明白白,但销售没重点提醒。这不就是典型的割韭菜套路吗?
内地人买万通要避哪些坑
最头疼的问题是缴费。内地人买香港保险,保费得用港币交。汇率波动大的时候,实际成本可能高出20%。我亲眼见过客户因为汇率问题被套牢。
更麻烦的是续保问题。2023年外汇管制严了,很多客户没法正常续费。万通给了3个月宽限期,但逾期就可能失效。这风险你考虑过吗?
还有就是花户问题。有些人用多个身份证买保险,以为能多薅羊毛。但香港保监局现在严查这个,一旦发现可能被拒赔。别被中介忽悠去当老鼠仓。
其实呢,香港保险最大的优势是美元资产配置。但2024年美元走弱,这个优势正在消失。万通的美元保单收益率现在勉强跑赢通胀,说不上多香。
万通vs内地保险怎么选
说白了,90%的内地人根本不适合买香港保险。除非你有以下情况:长期持有美元资产、有跨境医疗需求、或者资产隔离需求。
内地保险虽然收益率低点,但免赔额设置更合理,理赔也快得多。像平安、国寿这些大公司,重疾险三天内就能赔。
万通的下蛋鸡特性确实诱人。长期持有能吃到复利,但前提是你得活够久。我算过账,30岁买重疾险,要70岁后才能回本。
话说回来,如果你执意要买,记住三点:找持牌中介、看清分红实现率、预留足够港币。别听中介忽悠"稳赚不赔",保险从来就不是牛市产品。
最后提醒一句,2024年香港保险投诉率上升了30%。万通虽然不算最差,但也洗盘严重。买之前多问问老客户真实体验,别光听销售画大饼。
买保险这事儿,说到底要看你是不是被保险人本人的需求。别为了那点预期收益,把自己套牢在跨境保单里。毕竟,活着拿到理赔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