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个税汇算清缴时
总有人搞不懂退税金额怎么算出来的
甚至怀疑是不是被"割韭菜"了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扒一扒这个事
退税到底是咋回事
说白了
你平时拿工资
单位都给你预扣预缴了个税
但预扣的不一定准
年底要算总账
多退少补
令人惊讶的是
很多人以为退税是天上掉馅饼
其实呢
这本来就是你自己的钱
我在百家号后台经常看到粉丝问
"我咋又退了几千块"
"这钱咋算出来的"
今天一次性给你讲明白
退税计算的核心公式
退税金额=应纳税额-已缴税额
就这么简单
应纳税额怎么算呢
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总收入-6万-三险一金-专项附加扣除
你看
这公式看着复杂
拆开就简单了
关键是要搞清楚
你的收入属于什么档次
2025年还是7级超额累进税率
从3%到45%不等
我见过不少人
收入刚过某个税率档次
就特别容易算错
导致以为自己"踏空"了退税
手把手算退税
举个例子
你年收入15万
三险一金交了2万
有房贷和一个娃要养
先算应纳税所得额
15万-6万-2万-2.4万(房贷1.2万+子女教育1.2万)=4.6万
4.6万属于10%那档
应纳税额=4.6万×10%-2520=2080元
如果单位预缴了3000元
那你就能退920元
说白了
就是看全年算下来
你到底该交多少税
比预缴的少
就退差额
为什么有人退得多有人退得少
这事儿挺有意思
有些人专项附加扣除没填全
等于白白少退钱
这叫"花户"没做好
我之前写过文章说
一定要把房贷、子女教育
赡养老人这些填上
能省不少
还有人搞不清楚
年终奖怎么并入计算
导致退税变少
令人担忧的是
有些人信了那些"退税秘籍"
结果被忽悠去搞AB贷
本来能退的钱
反而打水漂了
几个常见误区
第一
退税不是收入越高退得越多
关键是看预缴和实际差额
第二
不是所有人都能退税
有些人还得补税
这叫"被套牢"了
第三
退税时间不一定快
有时候会"漂单"
系统要审核
我自己去年就遇到过
退税拖了快一个月
差点以为出问题了
其实呢
这是正常流程
特别是大额退税
怎么让自己退得更多
说点实在的
首先
专项附加扣除要填全
一个都不能少
其次
年中换工作的要注意
两家公司可能都按5000起征点扣税
导致预缴少了
最后还得补
我建议大家
平时就用个税APP记录
别等到年底手忙脚乱
最后提醒
退税金额怎么算出来的
关键看你的收入结构和扣除项
别听那些说能"多退"的
基本都是忽悠
说白了
该退多少就多少
系统不会算错
你要是真搞不明白
可以找专业财务看看
别自己瞎折腾
记住
退税不是天上掉馅饼
是自己应得的钱
该拿的别客气
不该想的别乱想
毕竟
在个税这件事上
咱们普通人能省一点是一点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