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到底有没有总量上限?
很多人问我以太坊是不是无限增发的。说实话这个问题我也被坑过。早几年我也以为以太坊和比特币一样有固定上限。
其实呢以太坊早期确实是通胀模型。那时候每年增发量还挺高的。但现在完全不同了。
以太坊在2022年进行了The Merge合并升级。从PoW转到了PoS共识机制。这直接改变了ETH的发行规则。
现在以太坊的发行量是动态调整的。不是固定每年发多少。具体发多少要看网络使用情况。
说白了就是用户用得多Gas费高那么发行量就少。用户用得少Gas费低反而会多发点。
这个机制叫EIP-1559。它把一部分Gas费销毁了。所以实际上以太坊现在可能通缩也可能通胀。
令人惊讶的是2023年有段时间ETH确实是通缩的。销毁量大于新发行量。ETH总量在减少。
现在的以太坊年化增发率是多少?
目前ETH的年化增发率在0.5%左右。比早期的4%低太多了。这个数字会随时变化。
我看过数据。当网络拥堵Gas费高的时候。销毁的ETH可能比新发行的还多。这时候总量就下降。
有趣的是巨鲸们也很关注这个指标。他们经常在推特讨论ETH是不是真的通缩了。
但别被FUD带偏了。以太坊没有硬顶上限。但也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无限增发。
现在的情况是发行量很小。而且有销毁机制托底。所以不用担心ETH会像法币那样滥发。
跟比特币比起来哪个更好?
比特币有2100万枚上限。这点很清楚。但以太坊设计思路不一样。
以太坊更看重网络安全性。所以需要通过发行来激励验证节点。
在我看来这种观点虽然合理。但忽略了以太坊的动态调整机制。
ETH的通胀率已经很低了。而且随着L2扩容方案普及。单笔交易Gas费降低。可能会让销毁量减少。
但话说回来以太坊基金会也在研究新的改进提案。可能进一步优化发行机制。
普通用户该怎么看这个问题?
别光看发行量。要看实际流通量和网络价值。
举个例子如果ETH价格涨了。即使总量增加。你的资产也在增值。
关键是看网络使用情况。现在以太坊上DeFi、NFT都很活跃。这才是支撑价格的根本。
我建议新手别太纠结理论上的发行上限。多关注链上数据。
比如看看ETH的销毁量。验证节点数量。网络交易量这些实际指标。
说白了买币不是买数学题。是买这个生态的未来。
最后提醒一下。交易所买ETH要选靠谱平台。Binance、OKX这些主流交易所就行。别去小平台容易rekt。
记得开双重验证。提币用硬件钱包最安全。我自己就吃过冷钱包操作失误的亏。
以太坊发行机制确实比比特币复杂。但理解了就明白它没那么可怕。关键是长期看好生态发展。
以太坊的发行机制是怎样的?
其实呢,以太坊最初用工作量证明机制。矿工挖矿获取新ETH。每年增发约1800万个。2015年发行了7200万个。这是初始供应量。2022年9月情况变了。以太坊转向权益证明。这个变化叫"The Merge"。现在不需要矿工挖矿了。验证者质押ETH维护网络。新ETH作为奖励发放。发行率比以前低多了。
以太坊转向PoS后发行量有什么变化?
话说回来,PoS转型后变化挺大。以前每年新增1800万ETH。现在新ETH发行少很多。年发行率降到0.5%左右。每年新增只有几十万个。EIP-1559引入了燃烧机制。用户gas费部分被销毁。网络忙时,销毁量可能超新增。所以ETH总量有时会减少。这种通缩可能影响长期价值。
为什么以太坊没有设定总量上限?
说白了,这是有意设计的。比特币上限2100万,以太坊不同。它定位是智能合约平台。需要足够ETH支付网络费用。总量固定可能导致费用太高。另外ETH要激励验证者。固定上限可能激励不足。不过现在情况有变化。PoS和EIP-1559让供应可能通缩。你看很多分析师认为ETH会变通缩资产。长期看可能提升价值。但官方从未设硬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