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放话:稳定币要干到2万亿美元
美国财长贝森特最近放了个大卫星。他说稳定币市场能涨到2万亿美元。这消息一出,币圈直接炸锅。说实话,我看到这数字第一反应是:啥?疯了吧?
贝森特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说得可认真了。他说要是立法通过,美元稳定币规模真能达到2万亿。他反复强调:这不是吹牛,实际可能还更高。
有趣的是,这位财长以前干对冲基金,专搞外汇。现在跳出来力挺稳定币,明显不是心血来潮。他直说:这能巩固美元地位。看来老美是真急了。
国会现在推的GENIUS法案规定,稳定币必须100%用美债或现金支持。说白了,就是让稳定币变成美债的新买家。这招挺狠啊。
2万亿是啥概念?现在才2600亿
目前稳定币总市值才2600亿美元左右。USDT和USDC占了大头,加起来超60%。要涨到2万亿,得翻七八倍。
财长说这很合理。但我觉得有点悬。你想想,现在全球跨境支付才多少?稳定币占比连1%都不到。说要颠覆传统金融,还早着呢。
重点来了:现在每发100亿稳定币,约60亿会买美债。要是真到2万亿规模,稳定币持有的美债可能超1.2万亿。这比中国现在持有的7840亿美债还多。
说白了,老美是想让全球人帮它买债。自己债务上限一直提,利息压力山大,想找新金主接盘。这算盘打得是真响。
摩根大通泼冷水:这预测太飘了
摩根大通直接站出来说:too young too simple。他们报告说这预测"过于乐观"。人家估计最多涨2-3倍,远不到2万亿。
摩根大通的理由很实在。稳定币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全球支付体系也不是说改就改的。机构和散户对这玩意儿还是挺谨慎。
我看也是。虽然USDT、USDC用的人不少,但真当现金替代品?多数人还是不敢。我粉丝里有人用稳定币炒币,但说拿它付房租的真不多。
最搞笑的是,零售商想借这法案逼银行开放支付网络。Visa、Mastercard的手续费太高了。但银行不干啊,小银行怕存款流失,大银行想自己发币赚利息。这帮人斗得可热闹了。
稳定币真能救美债?小心被当韭菜
财长说稳定币能扩大美元使用,我看这说法有点FUD。说白了,就是想让稳定币当美债接盘侠。
花旗之前预测,到2030年稳定币可能买1万亿美债。财长直接说:不够,至少2万亿。这胃口真不小。
但有个问题:稳定币真能扛起这么大的担子?去年Terra崩盘,UST直接rekt。USDT也出过挤兑传闻。监管一旦收紧,可能引发gas war。
我在币圈混了7年,见过太多项目说要改变世界,最后都栽了。稳定币现在看着稳,但真遇到黑天鹅,可能比传统金融还脆。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法案要是通过,稳定币和美债就深度绑定了。美债出问题,稳定币也得跟着完蛋。普通投资者可能被当韭菜割。
普通玩家咋看这波操作?
说点实在的。对咱们普通用户,短期影响不大。USDT、USDC还是能用。但长期得留个心眼。
我建议:别把所有资产放稳定币里。分散存放,冷钱包至少存一部分。上次我冷钱包操作失误,差点rekt,教训太深刻了。
交易所方面,Binance、OKX这些大所问题不大。但小所得小心,万一储备金出问题,可能直接跑路。
长期看,稳定币合规化是好事。但2万亿目标?我持保留态度。与其追高,不如踏实研究项目基本面。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币圈老司机都知道,凡是吹得太猛的,往往落地打脸。这2万亿目标,咱们边走边看吧。别急着all in,留点子弹过冬最重要。
话说回来,要是真到2万亿,美债危机可能真能缓解。但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啊。
美国财政部为何预计稳定币市场规模将达2万亿美元?
其实呢,这个预测主要来自政策推动。
2023年通过的GENIUSAct法案要求稳定币必须用美债做储备。
这直接提升了市场信任度。
你看,支付巨头万事达已经开始支持稳定币结算了。
目前稳定币市场已超1200亿美元。
70%以上储备都是短期美债。
到2028年,市场规模可能突破2万亿美元。
说白了,只要法案落实,这个数字很现实。
美国财长贝森特也说:这甚至可能被低估。
稳定币扩张对美债市场会有什么实际影响?
简单说,稳定币会大幅增加美债需求。
如果达到2万亿美元规模,70%配置美债的话。
那就是1.4万亿美元买美债。
这个数字超过中国现在持有的7840亿美元。
财政部认为这能扩大美元全球影响力。
贝森特在参议院听证会上强调。
稳定币日常使用越多,美元地位就越强。
但渣打银行提醒,这也可能增加美债市场波动风险。
话说回来,这对美国财政确实是好事。
为什么摩根大通质疑2万亿美元的预测?
其实呢,市场观点并不统一。
摩根大通认为这个预测太乐观了。
他们分析当前2600亿美元市场。
几年内可能只增长2-3倍。
远达不到2万亿美元。
为什么呢?因为稳定币只占全球资金流动的1%。
普通消费者接受度还不高。
商户倒是更愿意用稳定币。
避免信用卡手续费。
但摩根大通指出,投资者对现金管理比较保守。
短期内很难把稳定币当主流选择。
说白了,基础设施还得时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