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总量多少?2024最新数据来了,别再被误导了

作者: 区块链-小张 2025-09-02

以太坊总量多少?2024最新数据来了,别再被误导了

以太坊总量到底是多少?别再被坑了

最近后台好多粉丝问我以太坊总量多少。说真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我刚入行时也被这个问题搞懵过。

其实呢以太坊和比特币不一样。比特币总量固定在2100万枚。但以太坊没这个上限。很多人以为以太坊也是固定总量。错了错了。

我查了最新数据。现在以太坊流通量大概是1.2亿枚左右。具体数字是120,077,471 ETH。这个数据是实时变动的。因为每天都有新币产生。

有趣的是。2022年以太坊升级到POS后。新币增发速度变慢了。现在年通胀率大概在0.5%左右。以前POW时高得多。

有人总说以太坊会通缩。因为EIP-1559机制烧毁部分gas费。但实际情况复杂。市场波动大时gas高烧得多。平时烧得少。所以总量还是在缓慢增加。

以太坊总量多少?2024最新数据来了,别再被误导了

为什么网上数据都不一样?

你可能发现不同网站显示的以太坊总量不一样。这很正常。我也经常被搞糊涂。

原因有几个。第一数据更新频率不同。第二统计口径有差异。有的算质押的ETH有的不算。

我在OKX看的数据是120,081,000。Binance显示120,076,500。差了几千枚。这不算大问题。毕竟链上交易一直在发生。

重要提醒:别信那些说以太坊总量固定的营销号。他们要么不懂要么故意忽悠。我去年就见过有人拿这个割韭菜。

以太坊总量多少?2024最新数据来了,别再被误导了

以太坊会一直增发吗?

这是个好问题。我也很关心。目前来看短期不会停止增发。

以太坊基金会的路线图里没提要设上限。反而在优化质押机制。吸引更多人质押ETH。

有个误区要澄清。有人说以太坊2.0后总量会减少。其实不是。质押奖励还是会产生新币。只是速度变慢了。

令人担忧的是。如果gas费持续低迷。烧毁量少于增发量。通胀率可能回升。这对长期持有者不太友好。

普通用户该咋办?

说实话这个数据对散户影响不大。我更关心价格走势。但了解基本面还是有必要的。

建议大家别太纠结总量数字。重点看流通量变化趋势。链上数据平台Etherscan就能查到。

我自己用Blockchair看这些数据。虽然界面丑了点但数据准。比某些交易所的数据靠谱多了。

举个例子。今年一季度以太坊实际通胀率是0.38%。比去年低。说明网络升级确实在起作用。

话说回来。与其担心总量。不如关注钱包安全。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乱点链接被rekt。辛辛苦苦攒的ETH全没了。

最后说点实在的

以太坊总量这事吧。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核心就是没有硬顶。但增发速度可控。

我写这篇文章就是想帮大家避坑。别再被"FUD"误导了。什么以太坊要崩盘啊全是扯淡。

其实呢区块链行业就是这样。信息混乱真假难辨。我踩过太多坑才小编建议出这些经验。

如果你还搞不清。记住一点就行:以太坊现在1.2亿枚左右。每天新增几千枚。别被那些夸张数据吓到。

对了提醒下。查数据一定要看时间戳。我昨天看到个过时的数据差点写进文章。还好及时发现了。这要是发出去不得被粉丝喷死。

以太坊总量没有固定上限。

2014年通过众筹发行了7200万枚。

这被称为"矿前"币。

从2015年开始每年新增约1800万枚。

到现在总量已经超过1亿枚。

所以它和比特币的设计思路不同。

以太坊为什么没有发行上限?

以太坊研发者参考了比特币规则。

还结合了金融学的一些规律。

他们考虑投资者数量会增长。

也考虑投资者资产实力会提高。

所以决定让以太坊无限发行。

比特币总量限制在2100万枚。

但以太坊定位是个平台货币。

平台需要长期稳定运行。

固定总量可能影响网络安全。

话说回来,无限发行也有问题。

但开发者认为这样更合理。

其实呢,这是两种不同思路。

以太坊的通胀机制是如何运作的?

以太坊开始有7200万枚。

这是2014年众筹时发行的。

之后每年新增约1800万枚。

通胀率会随着总量增加而降低。

早期通胀率比较高。

现在总量大了,通胀率变小。

以太坊的区块奖励会调整。

目前每个区块奖励2个以太坊。

以前是5个,后来减少到3个。

现在又降到2个。

这种动态调整控制通胀速度。

说白了,就是让新增供应更合理。

以太坊总量与比特币总量有什么区别?

比特币总量固定为2100万枚。

这个数字在设计时就定好了。

大约2140年将停止发行。

以太坊总量没有上限。

每年新增约1800万枚。

初始发行了7200万枚。

现在总量已经超过1亿枚。

比特币有明确总量限制。

总量有限让它具有稀缺性。

以太坊更注重平台实用性。

它需要足够的代币支持网络。

你看,这是两种不同理念。

比特币强调价值储存功能。

以太坊侧重作为应用平台。

所以总量设计差别很大。

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