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先搞懂基本概念
最近好多粉丝问我这个问题。说实话这问题挺基础的。但作为新手确实容易懵。你看连门槛都不一样。公募基金面向所有人。私募基金只对合格投资者开放。
我第一次接触这概念时也迷糊。后来踩过几次坑才明白。公募基金就像超市。谁都能进去买东西。私募基金像会员制俱乐部。没资格进不去。
说白了。两者最核心的区别就是募集对象不同。但这背后藏着更多门道。今天我就来掰扯清楚。
门槛高低:100块和100万的差距
公募基金门槛真不高。很多产品10块钱就能买。支付宝里的余额宝就是典型公募。所以老百姓都能参与。
私募基金就严格多了。2024年新规要求。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或者近三年年收入不低于50万。起步金额基本100万起。
我有个粉丝去年想投私募。结果发现自己不符合条件。硬要凑钱反而被坑了。所以千万别为了装X硬上。
其实呢。门槛高不是坏事。私募筛选客户也是为投资者负责。避免小白乱投高风险产品。
监管松紧:一个被盯死一个相对自由
公募基金被证监会管得死死的。信息披露必须及时透明。每天都要公布净值。持仓每季度要公开。
私募基金监管就宽松多了。不用天天晒业绩。持仓也保密。所以策略更灵活。但信息不对称风险也更大。
令人担忧的是。有些不正规私募打着高收益旗号。实际在搞庞氏骗局。去年就爆雷好几个。投资者血本无归。
所以选私募一定要看牌照。别光听销售吹牛。记住啊。收益超过8%就要打问号了。
投资范围和策略大不同
公募基金投资范围受限。主要买股票债券这些标准化产品。策略相对保守。追求稳健收益。
私募基金就野多了。能投非标资产。搞量化对冲。甚至参与定增和Pre-IPO。有些还布局加密货币市场。
有趣的是。现在很多传统私募也开始布局区块链。去年就有私募发了数字资产基金。不过这块监管还不明朗。
我建议新手先从公募开始。等有经验了再考虑私募。别一上来就想赚快钱。容易rekt。
收费模式:固定费和分成制
公募基金主要收固定管理费。一般0.5%-1.5%每年。跟业绩关系不大。
私募基金玩的是"2+20"模式。收2%管理费。再拿20%超额收益。赚得多收得多。压力也大。
话说回来。收费高不一定服务好。我见过收3%管理费的私募。实际操作烂得很。所以别光看费率。
流动性差异:想跑就能跑vs锁定期
公募基金流动性好。开放式的基本每天都能申赎。T+1就能到账。
私募基金通常有锁定期。3个月到1年不等。急用钱时很难提前退出。这点很多人没注意到。
去年市场暴跌时。好多私募投资者想跑却跑不了。被套牢在锁定期里。真叫一个惨。
所以买之前一定要问清楚流动性安排。别等要用钱时才发现动不了。
适合谁?我给点实在建议
说白了。公募适合大多数人。尤其是投资新手。门槛低风险小。品种也多。
私募适合高净值人群。得有钱有经验。还要能承受高风险。别听别人说收益高就冲。
我个人觉得。小白先拿点闲钱玩公募。学点基础知识。等本金积累到一定程度。再考虑私募配置。
最后提醒一句。现在有些平台打着"类私募"旗号。实际是非法集资。千万别上当。投资前查清楚资质。
看完还迷糊的。留言问我具体问题。我帮你分析。毕竟这几年帮粉丝避坑的经验没白攒。
私募和公募基金在募集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私募基金不能公开宣传。它只能向特定人群募集。你看,私募不能用电视、网络等公开渠道招揽客户。公募基金就不一样了。它可以公开向社会大众募集资金。私募对投资者要求更高。投资者必须是合格投资者。公募面向所有人开放。私募门槛通常100万起。公募几百元就能买。所以私募受众面小。公募受众面大得多。话说回来,这也是监管要求不同造成的。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公募基金经理转去私募?
今年"公奔私"现象确实多了。张翼飞、鲍无可等名将都走了。其实呢,这背后有几个原因。私募给的激励更吸引人。业绩提成比例高。公募行业最近在改革。薪酬和费率都在调整。基金经理自主权在私募更大。不用受那么多限制。管理规模大的经理压力也大。公募要面对太多投资者。私募客户少沟通更直接。话说回来,人才流动也是行业发展常态。市场变化快,机构得想办法留住人才。
公募和私募基金收益怎么分?
公募基金收益分配比较固定。常见有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基金赚钱后先扣掉管理费。剩下的才能分给投资者。分配得满足一定条件。比如当年要盈利。还得补上去年的亏。私募分配方式灵活多了。多数采用"二八分成"模式。管理人拿20%,投资者拿80%。有些还设门槛收益率。达到一定收益才提成。这样能保证双方利益一致。私募合同怎么约定就怎么分。没有统一标准。话说回来,私募这种分配方式更能激励管理人。但风险也相对高一些。你看,这就是两者最大的区别。